当前位置:首页 » 重庆教育网 » 正文

非遗文化育人 青岛大学谱写教育高质量发展“交响乐”

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的责任。青岛大学作为山东省重点建设高校、山东省和青岛市共建高校,充分发挥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在助力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新路径,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了“青大力量”,谱写教育高质量发展“交响乐”。

阅读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青岛大学特设全民阅读研究中心,依托文学与传播学院科研专业特色和师生集体力量,采用讲座、研讨会和跨媒介传播的多元传播方式,连续八年助力推动传统文化进社区、进农村、进边疆,将阅读推广科学研究与传统文化传播结合起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2年、2023年暑期,青岛大学连续两年在新疆喀什巴仁乡开展《“山海情”乡村儿童阅读活动》,并向韬奋基金会、青岛出版集团、中国新闻传媒集团、快乐沙公益帮扶组织募捐优秀儿童读物两年共一千五百余册,师生从中精选《兰亭序》《洛神赋》《花木兰》《南京那一年》《二十四节气》等优秀传统文化绘本,通过精彩的画面,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阐述方式,让巴仁乡六所乡村学校的孩子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进文化认同,丰富了对传统文化多元性的认知。《“山海情”新疆喀什乡村儿童阅读援助案例》获得2023年韬奋基金会全民阅读创新典范优秀案例奖。 长园运泰利

注重品牌建设,打造文化“两创”“金招牌”

非遗文化其独特的艺术性和时代性,代表着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在凝聚人心,培育民族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青岛大学美术学院侍锦教授及其团队,以传播非遗文化为己任,专注于非遗文化的收集、研究、传播、转化。耗尽心血,收藏了两万余件民间手工艺生活用品,在青岛大学图书馆、青岛市图书馆、胶南河溪文创村、济宁泗水东都仲村等地建起了民间工艺博物馆。馆内设有非遗馆、非遗体验教室、非遗研究中心、非遗+文创工作室等区域。不仅如此,侍锦教授及其团队还组织举办非遗展览,开展非遗大讲堂、非遗进社区,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定期举办高校非遗文创市集,对接非遗企业设计开发文创产品,以“博物馆+课程+体验+学术+创意+市场”的业态组合,致力于非遗的研究、传承与创新利用,实现“非遗活化”,切实将基地打造成大学的特色和品牌。

“我们看到的是文化,呈现的是美好,实现的是理想。这些非遗器物,诸如床、灯具、食盒这些,全部都是古人生活智慧的结晶,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收集到的这些器物来自不同的民族和地区,民族的文化就是中华的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民族生活中体现出来,也就是说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认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非遗文化博物馆,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感知,进而对家乡也有一定认识,对农村文化也会更有信心。”在民间工艺美学馆及阅读手艺博物馆,面对记者“是什么让您如此热爱传统文化,并致力于非遗的研究、传承与创新利用的呢?”的好奇,青岛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侍锦解释道。 科技新闻网

每到端午节、中秋节、新年等传统节日及五四青年节、教师节等节日,青岛大学都会组织开展学校艺术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活动,充分展现传承项目的建设成果。加强高校校际间、高校与中小学校、高校与社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经验与成果交流,创新交流方式,丰富交流内容,共享建设成果。

近年来,青岛大学获批非遗相关课题立项 20 余项,教科研获奖 10 余项,专著多部,论文三十余篇。2020年受青岛市文旅局委托,开展“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非遗项目的普查研究及非遗在社区活动的开展工作,其调研活动被学习强国、《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多次报道。团队项目《齐鲁纺织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践行者》获第八届互联网+大赛红旅赛道公益组国赛铜奖、山东省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柿”说新语——柿染工艺传承与创新设计开发研究》获省级大创项目立项,并开始进行文创产品开发。《云贵印染创新平台》获国家级大创项目,入驻美丽乡村河溪文创村。基于该团队在地方非遗文化研究、传播方面的巨大影响力,2023年,青岛大学民间工艺博物馆与青岛市委统战部合作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

邯郸资讯网

青岛大学秉承“立足青岛、融入青岛、服务青岛”的办学理念,主动把国之大者变为行之实者,把教育教学成果与地方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拓展服务社会的渠道。美术学院王绍波教授团队承接的“青岛国际机场贵宾厅文化氛围改造项目”“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工艺美陈文化建设”等项目,充分发挥高超的专业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将艺术设计与地域文化、企业文化充分融合,为胶东国际机场立足建设“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东北亚国际枢纽人文机场作出贡献。

一直以来,青岛大学以非遗文创研发、非遗研学教育、服务“三农”三位一体的美丽乡村振兴建设新模式,实现了非遗活化,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为此,学校以“非遗田野考察”为路径,对代表性非遗项目进行系统深入考察,并组建专业视频影像团队,以文、图、音、视频的形式进行资料采录,建立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库。在此基础上,学校进一步加强对非遗资源的挖掘阐发,厘清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存分布、传承现状、价值内涵,探索新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的理念与路径,为旅游业注入更加优质、更富吸引力的文化内容。同时,学校积极推动“非遗+教育”“非遗+文创”“非遗+‘三农’”等理念的实施,建立研究设计团队和非遗传承人之间的交流平台,发展乡村旅游,为乡村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国内财经网

上一篇:教育部等四部门修订印发《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
下一篇:暂无

相关推荐


新时代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工作会议召开

近日,新时代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工作会议在天津师范大学召开。会议以“弘扬教育家精神,推进教师发展协同创新”为主题,交流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建设经验,探讨推进教师发展

按下涉教育谣言传播的“停止键”

“多所985高校相继取消新闻传播专业”“多所高校取消IT相关专业”“79所院校撤销113个艺术本科专业”……近日,有粉丝向上海辟谣平台提供线索称,网上有很多高校专业信息或升学信息,学

二维码
友情链接: 杭州法务资讯 定南律师 武汉公司法律师 杭州民事诉讼律师 重庆离婚律师网 杭州二手房纠纷律师 杭州债务纠纷 杭州律师手机号 太原律师 衡水律师 舟山律师 毕节律师 曲靖律师 玉溪律师 文山律师 武威律师 常州律师 烟台律师 秦皇岛律师 平阳律师 长兴律师 武义律师 常山律师 温岭律师 莲都律师 杭州债权债务律师 杭州继承律师 安远律师 泰和律师 南昌西湖区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