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庆教育网 » 正文

清华学子扎根重庆新能源行业,“返乡发展”是共同心愿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通讯员 王翼天 刘嘉睿)带着技术、知识、热忱、理想,许多清华人来到重庆,在巴山渝水滋养下,振翅领航于各行各业,为城市发展贡献清华力量。正值9月新的大学入学季,我们走访了扎根重庆新能源行业的三位清华学子,分享了其大学专业的选择,以及返乡重庆发展的所思所想。

清华大学1985级水利工程系本科生,现任大唐发电集团重庆分公司党委党员、副总经理 刘荣
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师从欧阳明高院士),清安储能(重庆)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CEO 李德胜
清华大学2005级环境工程系本科生、环境学院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所研究生,现任重庆赛迪热工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郑飞

大学专业选择是一个“发现”的过程 济南体育网

当问起为什么选择水利工程系时,刘荣摊了摊手:“也没有什么,八十年代,没有高考就填志愿,高中生也什么都不知道,就填志愿,觉得水利,还可以,也没什么太多的考虑。”郑飞学长进入环境工程系也带有一点机缘巧合:“当时是觉得环境这方面比较朝阳,但其实我的第一志愿其实是经管,第二志愿是环境工程,进来环境工程之后发现,学院里面专业方向学科交叉还是蛮多,不仅有很偏向理工科的,还有就是我个人比较感兴趣的,公共事务的治理还有环境经济学、环境系统的分析,所以后面我做的更多是环境政策相关的东西。”

天意难测,但或许默默自有引导,刘荣和郑飞的专业选择似乎都带有偶然性,但这未尝不是一种悄然邂逅,一种机缘,给予人向内发现自己的机会。这种机缘也不只发生在步入大学的时候,它更像一种稳定但模糊的存在,好像空中悬浮的游丝,只等待着能发现它的有缘人。

济南民生网

李德胜选择储能行业就是这样一种“发现”的过程。一直扎根电力行业的学长自然清楚储能的重要性,但真正让他决定创立“清安储能”的,其实是2021年4月国内某储能电站的爆炸事故,让他意识到安全问题迫在眉睫。“清安,‘清’是清华孵化、清洁能源,‘安’是安全,就是要打造永不爆炸的储能电站,安全还不贵。”

或许,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时,谁也听不到它的响声,谁也不能确定自己的齿轮待何而动,就像郑飞说:“人生还是有很多机缘巧合,很多事情不是你能坐在办公室规划出来的。”虽然结果难以预测,但可以把握的是每一个选择过后的付出和投入的过程——自强不息,一直游到海水变蓝,遇见属于自己的机缘。 法制新闻网

“返乡”是共同的选择

“重庆的小孩儿特别想家”,郑飞聊起自己择业经历时真情流露。“我就千方百计地想回家,底线考虑就是一定要在重庆发展。清华重庆校友会,‘三分之一是中冶赛迪的’”,自己在获得offer之后也就欣然接纳,那边郑飞日夜思故乡,快马加鞭、归心似箭,这边刘荣则是学成返乡、建设家乡。我们了解到,刘荣本是贵州人,当时的政策要求边远地区大学生毕业后返乡支援建设,他便回到贵州,后来工作调动才来了重庆。

不论游子情切还是责任所在,“返乡”背后都是一种感恩和回馈,是对故土深沉的热爱。

新能源行业的人才需求

谈到能源行业的人才方向,刘荣表示:“除了技术人才,很重要的一个方向是智慧化,以后的智能化、智慧化,建设数字中国,供电发电集成管理上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智慧化”,而这方面的人才仍然有一定缺口。

郑飞则强调我国环境行业仍需要全局的规划设计,需要更多统筹管理型人才,不局限于工程技术能力,也需要经济学、管理学和政策方面的复合能力。“清华新成立的秀钟书院,从交叉学科的角度来讲,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本科一些专业课程就可以打通。”

而对于正处在人才团队建设关键期的清安储能,李德胜对人才有着更具体的要求。“肯定先看重人品,德才兼备德为先,即厚德,这也是清华校训——厚德载物;第二是明心,希望打破自我封闭、自我认同的顽固。第三第四是创新与精进,强调工程技术上的不断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做实业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

上一篇:大爱“浙商”,倾情教育 “融慧”广场在重庆市永川区实验小学落成
下一篇:暂无

相关推荐


二维码
友情链接: 苏州合同律师 滨州律师 菏泽律师 深圳刑事律师网 武汉交通律师 广州刑事律师网 杭州普法教育网 律师怎么收费 杭州劳动法律师 杭州劳动纠纷律师 杭州工伤赔偿律师 杭州工伤纠纷 嘉兴律师网 绍兴律师网 内蒙古律师 台州律师 芜湖律师 上饶律师 广州律师 珠海律师 贵阳律师 甘南律师 青海律师 温州律师 福州律师 无锡律师 南充律师 德清律师 磐安律师 三门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