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郑琳)8月28日,潼南区召开2023年秋季教育工作会议,传达学习区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涪江奔腾”计划等相关会议文件精神,总结2022学年教育发展情况,分析当前教育发展新形势,部署2023学年潼南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以质量提升的优异成绩,彰显潼南教育走在前、做示范的使命与担当。
紧扣“教育提质”要求 以“双创”“双减”为切入点
潼南扩展公办教育资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规范发展民办教育,持续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结合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建设,精心培育“五心强校·铸魂育人”党建品牌,全面推行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落实好中小学校领导班子党政分设,制定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12条措施,出台潼南青竹荟之教育系统“节”出青年养成计划。二是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印发全区《2023年教育“双创”重点任务清单》,“三校三园”建成招生,新增学位5940个,“两校两园”序时推进,5所小规模学校调整建制,改造升级潼南中学、文星小学和桂林小学等一批城乡学校,全区“双创”整体达标率达85%。三是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坚持五育并举、三全育人,“75324”积分制德育评价被评为全市德育品牌;创建足球、剪纸等全国各类特色学校12所,在全国小排球金牌赛上夺得女子丁组第三名,承办全市中学生排球锦标赛等。四是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双减”工作取得阶段成效,“停批、重审”双管齐下,非学科培训机构监管率、运营率100%,《潼南区大力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经验做法》被评为全市“双减”一周年优秀案例,党政主导、教委主抓、镇街主体、学校主业“四主联动”提升校外培训治理成效经验成为全国“双减”优秀案例。改革项目量质齐升,承担改革试点项目和课题11项,市级改革项目数量居全区第一,思政课建设被纳入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重点建设共同体试点项目。五是安全底线不断筑牢,扎实抓好校园、社会少年儿童安全防护工作,以安全隐患大排查、大起底、大执法和“莎姐守未”为切入点,推动完善“五主”联动制度和“六长”网格化管理体系。防溺水经验被市教委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市推广,教育部官网全文转载。
以“学在潼南”为目标 推动教育存量变革和教育增量提质
潼南大力实施教育教学质量、师资队伍、改革创新、教育治理四大提升行动,一体化推进“六个校园”建设,加快形成“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优质特色、职业教育达标培优、特殊教育普及融合”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努力建设新时代市域党建新高地潼南先行区”贡献教育力量,真正把惠民有感落到实处。
一要聚焦“领航”,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紧扣“努力建设新时代市域党建新高地潼南先行区”工作目标,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积极开展学习讨论、调研走访、比学赶超等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出台党建三年行动计划,适时召开教育系统“五心强校”赛马比拼推进会,做靓“五心强校·铸魂育人”党建品牌,把“民之所盼”变成“民之所赞”。 贵池新闻网
二要聚焦“进位”,优化资源供给。紧盯全市“教育提升赛”,坚持当前与长远相结合,加快落实《潼南区2022—2025年学校布局规划》年度目标任务。通过“维修改造一批、分设独立一批、开工新建一批、提前储备一批、调整规范一批”措施,确保“两园”年底竣工,“两校”明年竣工,持续提升双创达标率。实施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启动新职教中心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办学条件差问题,为建设“双优”中职学校打下坚实基础。
三要聚焦“五育”,提升学生关键能力。实施体育固本和美育浸润行动,开展“体育大走班”,建设“活力大课间”,全面普及排球、武术、剪纸、书法等群众基础好、低成本、有特色的项目,健全学校体育艺术质量监测评价机制;实施高效课堂建设行动,强化课堂育人主阵地作用,围绕新课程、新教材加强教学、教研、作业和考试评价等育人关键环节和“大单元设计、跨学科教学”等热点研究,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实现课堂“轻负高质”;实施校地合作行动,进一步健全校地共建机制,对接引入市外、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四要聚焦“攻坚”,深化三项改革。建立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体系,以建设成渝地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试验区为抓手,与“双创”工作重点任务同频共振,把好学校建在老百姓家门口;建立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遴选一批项目学校,逐步建立教师教书育人负责程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学校办学质量的综合性评价体系,杜绝“唯分数、唯升学”等单一评价方式;探索公办学校食堂食材集中采购配送改革,通过建立食品溯源系统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全过程数据及视频监控,确保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五要聚焦“特色”,推动两个创新。创新推进排球特色创建,普及推广校园排球运动,坚持以赛促创,组织学生参加全市中小学生排球锦标赛,;创新推进劳动特色创建,发挥劳动教育实践专家团队、劳动教育名师工作室引领辐射作用,开展课题研究和特色品牌孵化,规划建设“大佛坝新农城”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打造成渝地区研学旅行基地。
六要聚焦“基础”,打造一支爱生善教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教师进修学院要建好“五个中心”,适时召开全区教科研工作会议,出台新时代教科研工作实施方案,推动进修学院朝“示范性、规范化、有特色、高品位”的一流学院迈进;要以“节”出青年养成计划为抓手,落实“教育家型教师和校长培养工程”“中小学名师梯队培育计划”,健全“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梯级培养路径。
七要聚焦“优质”,建设“六个校园”。要以“五心强校·铸魂育人”党建品牌为统领,健全党建领航、书记领责、党员领先“三位一体”工作责任体系,一体化推进“清廉校园、书香校园、智慧校园、法治校园、平安校园、绿色校园”六个校园建设。